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找到靠谱的育儿信息

2015-08-14 裴洪岗 drpei

互联网给大家提供了大量的资讯,也包括医学信息。有健康问题,先百度一下,或者上网找个医生问问成为很多人的做法,估计微博微信上很多医生跟我一样,每天会在评论里,私信里收到大量的健康咨询。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为大家获取医学信息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的方式,一些靠谱的医学文章,解决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这也是医学科普存在的意义。找到个靠谱医生,在手机上网络问诊,不用跑医院,不要排长队,不用忍受医院里嘈杂喧闹的环境就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这也是近些年“移动医疗“如火如荼的原因。


但网络信息浩如烟海且泥沙俱下,搜索一个疾病,得到的可能不是正确的医学知识,而是一些医药广告,甚至伪装成科普的广告,然后你被一路路引入医疗陷阱里,在网上提个问,可能一堆“好心”的专家围过来热心帮你解答,顺带推荐哪家医院或者哪个产品,然后被骗得人财两空的也不少见。所以,网络虽然便捷方便,但要到找到靠谱的医学信息却并不那么容易,如何才能做到呢?


如果你英语好,那就会方便很多,现代医学发源于西方,就目前而言,在医学领域,要查看更新更权威的信息,还是得去英语资讯里找,同一个问题,用英文关键词在Google里搜和中文关键词在百度里搜,结果会是云泥之别。


如果检索能力更强,也可以直接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医学方面的论文这个引擎是几乎是最全面的,你可以根据检索结果找到很多相关的最新论文,你也可以看到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综述,从而了解某个问题的最新进展。但Pubmed的搜索结果仍然很繁杂,对于绝大部分家长来说并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去了解到那么深入。


就儿科知识而言,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官网: 用疾病的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很多相关信息,在Advocacy& Policy里可以搜到AAP的疾病指南,基本都是全文免费的。这些知识对于儿科医生来说很有针对性,家长们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读懂也可以看看。


但专业论文和临床指南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都比较难,读起来会很费力,直接看面向家长们的育儿科普会更方便。这类网站首推的就是AAP旗下的科普网站,里面既有按年龄和阶段列出的问题,也有按疾病部位和名称列出的病症,当然也可以用关键词在搜索栏里搜索,而且这些文章都是面对家长的,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得很清晰,而且内容可靠,在上面找到了答案不需要再去别处反复考证,是最值得推荐的,缺点是里面提到的一些药物和疫苗国内没有或者不一样,有些疾病东西方人种还是存在一些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另外很多中国特色的育儿问题里面相关内容会比较少。


此外还有加拿大儿科协会旗下面对父母们的Caring for Kids(http://www.caringforkids.cps.ca)虽然内容不如前者那么丰富,但这些权威儿科机构提供的知识都是非常靠谱,也是值得推荐。WebMD(www.webMD.com)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网站,里面有丰富的医疗健康知识,在FAMILY&PREGNANCY 里有也有不少向孩子父母的知识。


如果英语不太好,读这些网站仍然有困难,那就需要在中文世界里寻找了,中文的好处是阅读方便,但坏处是靠谱的内容比较贫乏,虚假宣传的广告太多,而且防不胜防,找起来比较费力但还是有一些,比如香港卫生署的家庭健康服务(http://www.fhs.gov.hk/)里有一些,但也是内容偏少。


因为存在太多的民营医院收费推广,个人不推荐使用百度搜索,相反倒是可以上好大夫网站(www.haodf.com)的知识库里搜索试试,里面大多是医生写的科普文章,内容会比百度到的靠谱很多,可以挑选大一点的医院医生的文章,内容可靠的概率会更大,而且还可以在上面咨询。


国内官方科普做得实在太不入流,所以给了民间科普很大的空间,而且确实有些做得很不错的机构,比如果壳网,但他们的内容是泛科学的,不太专注于医学,类似的网站还有科学公园。医药专业公司丁香园以往比较注重做面向医生的的专业内容,去年开始在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上发力了,典型的产品就是丁香医生,花了不少钱请专业医生来写医学科普,内容在APP和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非常值得关注,但缺点是内容是泛医学的,而不是专门面向家长的育儿知识,后来他们运营另外一个微信公众号丁香妈妈,推荐关注。


至于另外一个人气算不错的医学界儿科频道,没有什么原创内容,内容大多是到处搬运过来,定位也模糊,有的面向专业人群,有的面向普通人群,而且时不时推送一两篇软文,没有辨识能力会被误导,个人不推荐关注。


和机构相比,个人科普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正是因为国内儿科医疗服务的落后,给了个人育儿科普巨大的空间,在微博微信上,和医疗有关的人气比较旺的除了营养恐怕就是育儿了,有很多人气非常高的医生,个人的观感是老一辈人不太注重证据,所以常常会说些想当然的话,更年轻的那一批育儿科普作者更注重循证,说话比较有证据。


哪些人值得关注大家可能会有自己的判断,我就不再特别推荐了,无论是看谁的观点,都需要有自己的思维,多看看证据,多想想其中的逻辑,不能迷信任何人。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判断能力,还是多看看权威机构的意见,比如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买一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目前为第六版,中文版目前只有第五版),如果看了这本书,也就不会为孩子能不能竖抱这样的问题困扰这么久了。


相关阅读:移动医疗的春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